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连州调查队: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潜力深厚 激活乡村振兴因子仍需发力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2-09-21 15:30:26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李希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提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前提,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7月上旬,连州调查队共选取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公共文化机构、1个文化企业、1名文化个体经营户以及2个村委会共25名居民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连州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有着深厚潜力尚待挖掘。但仍然存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需要多方发力才能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因子。

  一、连州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一)连州文化资源丰富

  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省历史文化名城。连州悠久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工艺。耍歌堂、抬大神、唱春牛、舞龙、舞狮、舞马鹿、瑶族高台长鼓舞、木狮舞、十样锦、赛龙舟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仅舞狮的种类就有10多种,为广东之最。石雕、根雕、木刻、纸扎、竹木工艺、山水盆景等工艺别具一格。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个;有中国传统村落15个、广东省古村落23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瑶族布袋木狮舞)、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                                                 

  (二)广泛搭建乡村文化阵地

  一是完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东陂镇、西岸镇、丰阳镇、大路边镇文化站升级为省一级站,其余8个镇(乡)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标准,承载农村各类文化活动。二是建成173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连州市目前共有174个行政村(社区),目前除连州镇冈溪社区(成立时间短)以外所有行政村(社区)都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是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和服务点延伸建设工作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实现所有镇(乡)全覆盖,其中,图书馆建成分馆14个、服务点28个;文化馆建成镇乡分馆12个、服务点35个。

  (三)加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连州市通过创立“文化惠民直通车”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将优秀文艺作品送进乡村、学校、社区等各个基层,让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2021年,文化直通车活动戏曲进农村演出7场,进校园3场。图书馆文化直通车送书、送展览进校园8场,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市博物馆送展下基层巡展活动25场,文化馆展览5期。

  (四)创新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融合

  一是创建文旅融合示范点。为了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乡村”深度融合,连州市选取了文化和旅游特征较为显著乡村,积极建设文旅融合示范点。其中丰阳镇畔水村已正式揭牌建立连州首个清远市级方志驿站,对宣扬连州历史文化、促进连州乡村振兴、服务连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凸显特色升级产业。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深入挖掘、激活“非遗”文化张力和消费张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优势,打造集农家乐、民宿、田园风光、瑶族风情、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挂榜田园综合体;建立以展示过山瑶历史沿革、文化特征以及历史名人、新九文艺宣传队事迹的微型博物馆。举办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连州站),创作布袋木狮微信表情包等多种文创产品,凸显连州非遗文旅价值。

  (五)扩大基层人才队伍

  依托文化馆、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大力培养、扶持文艺骨干、业余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定期举办农村人才队伍骨干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文化培训2期,开设培训班14个500人,开展基层文化馆服务点广场舞培训12场400多人,讲座1期91人。

  二、群众基础深厚

  (一)村民参与文化活动意愿高

  调研显示,70.8%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来均有参加过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文化活动的经历。保安镇本公洞村欧先生表示,尽管他近一年来没有参加过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文化活动,但是他对参与此类活动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很好促进村民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乡村文化团体活跃

  据调研显示,连州市乡村文化活动依托民间团体开展,主要有传统的音乐、舞蹈、戏曲、民俗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仅连州市保安镇就有大型民间活动“大神会”,各村落又有布龙、火龙团队,还有黄村祁剧团等。保安镇文化站站长表示,这些镇里自发组织的舞龙团队还曾多次代表连州参加清远地区舞龙比赛获得奖项,而祁剧团则代表镇文化站去全市各镇乡开展巡演,为乡村文化普及做出不少贡献。

  (三)民族文化传承氛围浓厚

  连州市辖12个镇乡,其中2个为瑶族民族乡。自 2020 年起,三水瑶族乡民族小学、瑶安民族学校开设了木狮舞、长鼓舞培训班,分别由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层级推进瑶族布袋木狮舞、高台小长鼓舞、过山瑶瑶歌等“非遗”课程教学,并依托布袋木狮舞“非遗”传承基地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非遗”小接班人。瑶安乡洛阳村的盘女士表示,作为返乡带娃的留守妇女,有机会的话也想学习瑶安高台小长鼓舞,希望能把瑶安的特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积极弘扬文明乡村风尚

  据调研显示,80.0%的受访者认为所在村的社会文明风尚较好及非常好;76.0%的受访者反映所在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治理情况较好。据调研了解,连州市保安镇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良好家风宣讲团,促使了“好媳妇”“好家风”“好家训”等一系列为夯实乡村文明建设的活动蔚然成风,以“家风”带动“乡风”全面提升。除此以外,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村晚”已成为近年来保安镇各村落每年除夕和正月十五的保留节目,那一场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已成为了村民们引以为豪的重要文化标志,也逐渐成为过年的一种新风尚。

  三、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连州市乡村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乡村文化主体小、散、弱,层次偏低,未形成产业链,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连州市文化产业未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链,结构单一,文化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能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较少,没有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产业主体较分散, 集约化程度不高, 规模化效益无法体现, 整体实力偏弱,乡村文化产业更为薄弱,仍然以简单手工艺生产等为主要代表。以保安镇竹子工艺手工艺人为例,由于自己患病无法外出打工,全凭兴趣爱好开始了竹子工艺制作,但是去年月均经营收入还不到1000元的他坦言:苦于没有资金购买先进设备,紧靠一己之力就算接到量大的订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出货,更别谈持续发展和扩大经营了。二是政府重视投入建设,疏于管理、利用和对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连州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打造和建设,但对文化建设采取单一模式即由政府包揽,较少通过市场化运作,忽视了对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培育和引导,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缺乏清晰、明确、高规格的整体发展方案,没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文化产业创收困难。连州市仅有一家乡村文化企业:393艺术基地。基地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保安镇万家村星子河畔。占地面积约30亩,内设:雕塑、陶艺、油画工作室、花道工作室,拥有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无烟柴窑,配套有驻场艺术家写生创作中心、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客栈,会议中心和美术馆,以原创艺术带动艺术文化,生态旅游等领域的文化潮流。但据基地总监介绍,疫情以来,经营收益远差于疫情前,主要是市场需求大幅减少、间歇性停业、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自开业以来,企业也未曾获得过任何资金帮扶,他表示目前继续经营的信心不足。

  (二)乡村文化人才欠缺

  一是文化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文化站编制不足,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工作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来,导致工作滞后受阻,任务完成质量不高。目前部分镇(乡)人民政府已完成机构改革,将文化站下设在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为正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设置,但文化站编制数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被缩减。如九陂镇文化站,按照文化站评估定级要求,需有两名专职人员,但九陂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仅有两个编制,导致需要另外聘请社会人员管理日常免费开放工作;连州镇文化站人员流动特别大,几乎每年换文化站负责人,2022年的文化站工作已出现3人轮替负责情况,造成工作衔接不好、效率不高、完成度不够等问题。这些文化站人员兼做疫情防控、社会工作等其他工作,难以专心搞好乡村文化事业。二是乡村文化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镇(乡)人民政府所雇佣的文化站管理人员普遍水平不高,只能维持文化站日常运行,没有能力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也难以胜任各类数字化平台的操作上传工作。三是乡村文化人才吸引力不足。连州地处山区,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的收入偏低,难以吸引外地人才,也留不住本地人才,人才流动性大。很多乡镇文化站干部都不是专职干部,都要身兼数职,连州现在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的能力素质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经营的人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更是奇缺。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据连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提供数据显示,近两年因疫情影响,文化建设投入总量有所下降,经费投入包含上级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本级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经费,以及每年的镇政府预算中有专门的经费用于补充文化站支出,支持文化站各项建设及活动开展。一是与其他投入相比,文化事业投入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由于经费的制约,导致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备,折旧的设备难以及时更新,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瑶安乡文化站站长表示,由于文化站内多媒体、阅览一台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已损坏,需要维修及购新,预计今年公共文化设施资金缺口约为6万元,只能依靠乡政府自筹经费解决。二是乡村文化建设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正常工作开展。连州市本级财政预算中未将乡村文化建设资金纳入,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省和清远拨款,小部分资金由乡村振兴资金拨付。2020年以来,上级拨付的资金出现了经常性的延迟拨付现象,如2021年文体协管员补助资金,该笔资金属于广东省省级资金,于2020年12月经清远市财政局下达至连州财政局,连州财政局直到2021年6月才下达经费指标,2022年6月资金实际拨付至各镇乡。2021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由500万元压缩至300万元,再压缩至100万元,且至今仍未拨付。特别是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经费,本级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光靠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比较被动。保安镇文化站站长称:镇辖区内有古墓、革命烈士碑、龙泉井等31处不可移动文物,但由于经费问题,常年缺乏修缮,大部分仍处于荒废状态。

  (四)对乡村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基层文化设施未能有效发挥。首先基层文化站虽然配备了较多器材设备,功能场室也较为齐全,但是一些服务项目因种种原因难以开展。就如走访的保安及瑶安文化站均配有舞蹈室,还有书法、乐器、棋类各类设备,但是村民却甚少使用。其次阵地活动形式单调,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不够,吸引力不强,难以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调研显示,有40.4%的受访者表示几个月才去1次或者从来不去,主要原因认为难以满足文化需求以及设施老旧。最后一些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放情况不如人意。保安镇本公洞村民黄先生表示,村文化室虽然常年开放,但是无人管理,日常也极少人关顾,一般就是村里喜丧摆酒才会使用。二是农家书屋书籍更新慢,缺乏管理,难以真正惠及农民。47.3%的受访者偶尔会去村中文化书屋,10.5%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去。进一步了解发现主要是村文化书屋的书刊内容不丰富、更新慢等原因不能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另外受访的保安镇本公洞村民们普遍反映村里农家书屋因无专人管理,时常关门。三是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度不高。尽管近年来乡镇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认为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事业而非经济性项目,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如瑶安乡文化站站长表示,瑶安乡原有竹雕、瑶绣等传统民间艺术但均已失传。再如全市唯一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赵老师坦言,她自2016年以来,逢周二、周四就会到瑶安民族学校为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无偿教授高台小长鼓舞以及过山瑶瑶歌。过去孙女也在该校读书,因此自己也在学校旁租房陪读,但是由于孙女下半年准备到其他学校读初中,今后往返家里和学校的路费就成为了日常巨大开销,为此她特地向乡政府申请,希望能给予适当补贴,也希望各级政府能重视起非遗文化传承。四是农村文化活动和消费缺乏正确引导。首先文化活动形式单调。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农村居民日常的娱乐方式主要有看电视占48%,手机娱乐占48%,跳广场舞或健身占48%,其余是读书看报占32%,其余棋类、球类活动、电脑娱乐农民甚少,多数基层农村的文化生活千篇一律,更多的只有简单的唱戏、广场舞等单调的文化形式,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方式较为单调。其次村民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不高。调研数据发现,受访村民全部表示家庭每年都有用于文化娱乐支出,但是仔细分析来看,其大多数都是有线电视费、互联网费用、手机或网络娱乐等。很少用于购书或者看电影、看演出等,其文化生活内容还处于相对单调的状态,文化生活格调不高。

  四、意见建议

  (一)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要加快发展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围绕乡村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培育文化产业,特别是要把文化和生态资源转化并嵌入乡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要推进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丰富文化产业业态,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研学科普等,打造多元文化综合体。三是着力提高乡村文化企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先进文化的传播能力。393艺术基地总监提出,建议政府能将有限的资金做好几个标的项目,再以点带面到整体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二)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乡村文化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要主动引进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积极输入新鲜血液,提高文化机构工作活力和竞争力,改善工作氛围,优化文化机构整体面貌。二是要继续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辅导,要在专业培训上下功夫,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引导文化工作创造者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提高从业者政治素养和相关业务能力,提高文化专业水平和文化创造力。

  (三)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

  一是要把乡村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基础。二是充分发挥乡村基层文化的市场运作功能将一些精品力作投入市场,进一步增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自身造血功能。三是针对乡村文化企业出台相应资金帮扶政策。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促进乡村文化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谋划推荐

  一是继续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切实把乡村文化建设摆在与其他中心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紧抓实。强化科学领导保证,增加人力人才配备,便于将文化工作做精做细做强。尽可能让文化站工作人员从事专职工作,以确保文化站的日常工作能正常顺利推进。二是继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的硬件设施配套工作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居住分散、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完善约束考核机制,提高文化站和服务中心的的设施设备利用率。三是做好乡村文化传承事业。及时拯救临濒失传的乡村文化,保护好乡村文化艺术,对乡村文化传承不仅是设立省市县级文化遗产级别,还可以设立镇级文化遗产,并给予资金激励。四是加强乡村文化宣传。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关心关注乡村文化建设。五是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和民间组织自办文化。


footer底部